《南方日报》:携“爱”走近学生探索校园防“艾”广东学生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防艾公益组织渐被邀请进入象牙塔发布日期:
今年21岁的小X,是广州某高校的大三学生。在一次高危性行为后,他开始“恐艾”。纠结了两个多月,小X来到防艾公益组织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以下简称“岭南伙伴”)接受了艾滋病检测……
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年,广东省学生感染比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指出,校园艾滋病并不是新问题,对校园艾滋病应做好切实有效的预防,促使性健康教育和防艾教育早日进校园。
近两年来,不少社会组织尝试走进校园,“大大方方谈性”。其中岭南伙伴成为省教育厅、省健教中心、省艾协、省和市疾控中心等部门开展防艾教育进校园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在这一领域进行有益探索。
“要是早点知道,就不会被感染了”
家在潮汕地区的小峰,在广州一所大专念书,感染后因心理恐惧,将秘密告诉了一位亲近的同学,不想同学转头就将此事告知辅导员。
从2008年开始,岭南伙伴与广州市疾控中心合作为男同性恋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最近有一天,有6个人检测出阳性,其中4人是学生。”岭南伙伴负责人李小米感觉到,检出的感染者里学生越来越多。
哭过后,小X渐渐接受现实。一段时间里,他流连于贴吧,寻找相同境遇的人寻求安慰,也到处搜索资料,开始了解什么是艾滋病,以及它的传播途径、目前的治疗进展。他后悔,“要是早点知道,就不会被感染了。”
无独有偶,刚上大一的小峰(化名)也被感染了。此后,还遭受到“重大打击”。家在潮汕地区的小峰,在广州一所大专念书,感染后因心理恐惧,将秘密告诉了一位亲近的同学,不想同学转头就将此事告知辅导员。
“后来,他说整个学校都知道了。因为他身体状况不好,辅导员劝他回家治疗和休息。他担心自己的前途,找到了我们。”广州智同公益感染者关怀小组负责人小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组织是一个关注“男同”的社会组织,今年服务了超过200位感染者。
小来管理的QQ群和微信群共有五六百名活跃者,其中,学生感染者占5%。小峰是通过公众平台看到感染者小组的活动,找到了小来。“我们耐心解答了他的困惑,给他进行了科普,告诉他如何寻求治疗。他依从性很好,目前身体好得很快,明年6月就可重返校园。”小来说。
学生感染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学生感染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尤以男男同性传播占大部分,比例为74.76%。
11月28日,在百度HIV贴吧里,广东一名大一学生贴出了自己的确诊单,慨叹“当时还是我给别人发防艾宣传单的,结果自己得上了”。
广东省疾控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省学生感染比率呈上升趋势,从2002年我省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累计630例学生确认感染,占报告总例数的1.1%。其中,2014年报告学生感染138例,占当年感染总数1.8%。在学生感染者中,大专以上学生占62.7%,大多因男男同性传播感染。
截至去年,广州累计报告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例231例,报告数以年均46.37%的速度快速上升,涉及广州市内54所学校,有4所学校累计报告超10例。
专家指出,青少年学生艾滋病的增加有着多方面因素,其中首要原因是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且性观念和态度逐步开放,但防护意识较差。
据广州市疾控中心通报,学生感染艾滋病以性传播为主,尤以男男同性传播占大部分,比例为74.76%。
“对艾滋病,许多人的认识太不够了。”小来两年前开始在广州智同感染者小组做志愿者。他说,感染者的主要困惑,包括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未来的无助,尤其是对学业、就业的担心。
“因此,我们常组织活动,开小组讨论会,普及知识,做心理支持,尽可能通过同伴教育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如何自我保护;尤其针对感染者,我们会教他们如何寻求规范治疗,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小来说。
岭南伙伴另一名负责人小奇说,他们正在推进艾滋病病毒自我检测的“岭南准”服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群,可通过“岭南准”的服务平台订购自检试剂,岭南伙伴还通过补贴的方式,鼓励检测者回传结果,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结果解释服务,“我们借此想促进不愿去现场做检测的学生了解自身的风险”。
提供咨询检测服务让防艾深入校园
目前,岭南伙伴正与疾控部门合作,成立了“岭南小伙伴”。专门为学生提供咨询、协调做检测等。“由大学生来服务大学生,会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校园艾滋并不是今年的新问题。”广东省疾控中心科学顾问、广东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名誉会长许锐恒认为,防控校园疫情应做好切实有效的预防,促使性健康教育和防艾教育早日进校园。
目前,广东省教育厅建立了广东省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平台,已有超20万学生在网上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同时在全省30所高校和720所中学开展“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工作,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
岭南伙伴是省教育厅、省健教中心、省艾协、省和市疾控中心等部门开展防艾教育进校园项目的主要合作伙伴。这两年来,李小米忙得不见人影,每天都奔波于不同学校,讲座和培训平均每天3场,往往上午在花都,中午在大学城,下午又要去佛山。“很多误区只要大方谈,三五句话就能解决”。
因涉及未成年人教育,受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家长等多方意见的影响,社会组织能够获准进校园并不容易。李小米在参加研讨会时,外省一些社会组织都在感叹,他们进了校园也被“赶”了出来。小米对此深有体会:“我们要想进校园,最多只能通过开小课的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学校都是拒绝的。”
一个典型案例是,岭南伙伴发现广州一所高校有数个学生感染者,萌生了去这所学校进行干预的想法,但因校方顾虑,前后经历了三四年,最终仍未能如预期一样开展工作,部分开展的也难以坚持。
李小米和小奇有这样的感觉:学校对防艾教育和性健康教育还不够重视。有的学校邀请去讲课,却限制在30分钟内,难以展开;还有的学校要等到学生中出现了感染者,才会意识到防艾教育的重要性。
“不过,今年情况有所改善。”李小米说,今年8月,国家卫计委与教育部联合发文,要求卫生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有校领导在得知学生中有数个感染者后,主动邀请李小米前去开讲。
做了多年的校园性健康教育后,李小米发现,只有教育是不够的。目前,没有专门针对学生的检测渠道,有疑问的学生不知道去哪做检测,去社区医院等常规地点会遭遇很多不安和尴尬。
目前,岭南伙伴正与疾控部门合作,探索与教育对接的服务模式,成立了“岭南小伙伴”。“岭南小伙伴”由高校里经过长期观察的优秀学生同伴教育员加入组成,专门为学生提供咨询、协调做检测,并对感染者进行后续支持。李小米认为,“由大学生来服务大学生,会更容易被青少年接受”。
省疾控中心艾滋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李艳也透露,接下来,卫生部门将考虑在广州大学城选址,为学生提供有关艾滋病的咨询、检测等服务,让防艾工作深入校园。
南方日报记者 李秀婷 曹斯
(转载自 2015年12月11日 南方日报 A17版)